close
我是經由Y大介紹看您的blog,真是個很有特色的blog,很有可看性,看完序文後,有個小小疑惑請教:
我想板主可以在金融海嘯,損失過億,所得稅率又是40%,可見您在本業做得極好,我很認同您的一句話,其實您專精本業就可以活得很好,真的不必去做什麼投資。想請問的是,板主有沒有想過把資金用來擴大公司的營運規模?而非進入金融市場?我只是很好奇,一個事業有成的公司老闆,在什麼樣的緣分下,會把閒錢投入資本市場??
"備註一下,沒有任何冒犯的意思,正是因為自己本業無法達到您的程度,所以才會好奇"
hi 膠囊兄:
你說的問題很有意思, 也讓我回憶這一段時間, 理財學習的過程
你的意思是說, 你應該用的剩下資本, 不斷的擴張本業
這是很合理的,
可是我從事的行業, 是一個被限制發展的行業
這要怪我的父母親, 把我生的太聰明, 讓我考上醫學系 (ha ha 我是開玩笑的)
目前台灣的醫療制度, 是走向社會主義的制度, 就是有社會福利的色彩
他用健保制度, 已經規範的醫療支出, 他的總額是不變的. 會計學上術語就是營收不會成長. 除非你脫離健保系統 ( 就像現在醫美的事業一直發展, 這是很大的危機, 內外 婦產科小兒科 四大皆空, 以後醫生, 只有醫醜, 不醫病)
所以醫療服務業, 沒有辦法像開工廠一樣, 一間一間的開, 不斷的營收成長 (不過. 我可以很驕傲的說.就算是健保入不敷出, 我們依然每年投入 百萬到千萬的現金, 改善我們的新設備)
我的工作, 壓力十分的大, 需要十分的專注力, (專注力要等於飛行員開戰鬥機)
所以我一直奉勸大家, 大家要專注本業, 社會才能發展,
你想想看, 如果你 或是你的家人, 在手術台上, 生死交關的時候, 那個手術醫生
還在憂慮昨天美股大跌, 還在想今天台股開盤, 還在考慮要賺價差, 還在想不勞而獲,想要成為暴發戶, 他就沒有辦法專心手術, 你覺得這樣合理嗎, 你一定覺得很倒楣, 怎麼會碰到這種醫師? 將心比心,每一個人 都要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 盡心盡力, 專注本業
我學習理財, 是因為我不服氣, 為什麼我會賠錢, 我上了xx課, 最不習慣的就是, 大家都在夢想, 成為暴發戶.... 這是不可能的, 如果利用什麼公式, 就可以成為 暴發戶.... 那社會上辛苦工作的人, 都是白痴, 郭台銘張忠謀. 他們也應該來上一上這個課, 政府應該補助, 所有的貧戶都要來上課, 不需要學習什麼技能,,... 大家腦筋, 要清楚一點
我有自行創業, 自行創業考慮的, 就是sam 教導我的一個公式 ebitda/ev,,,,---cash return yield , 這是利用投資的資本, 所得到每年的現金流, 養活股東, 養活自己, 養活員工.... 我們考慮投資的年限, (資金還本年限), 都是10年20年, 從來沒有夢想, 要一夕致富,---ev/ebitda = 企業價值的現金還本年限,,,這個公式就是,如果資金夠大, 買下一間公司, 就可以拿到公司的現金流, 他的還本年限,
這個想法.影響到我之後學習股息殖利率法, 大股東拿到的是公司的現金流, 股息殖利率法, 就是針對小股東, 每年就是拿到現金股利, 股息殖利率法, 就是現金股利的還本年限, 跟.企業價值的現金還本年限..這個道理是相同的
這個想法, 跟reits (或者我們自己當房東. 租房子), 的想法是一樣的, 他不計算折舊, 直接就把現金流分出來, 比較接近事實 , 因為 reits 房產出售的時候, 也許是增值, 你如果利用會計的方法算折舊, 與事實不符
不管是我的事業體, 或者是我的投資, 都是專注在現金流, 這樣會讓你十分安心, 腳踏實地的生活, 就算明天崩盤, 我還是兢兢業業的在工作, 還是會有我的現金流進來 , 我用同樣的心,想像我投資的公司ceo, 也是用這種心態在工作,我就覺得很安心, 我也要強力的推薦大家這個想法
最近, 很多媒體,都在推薦很多股神, 大家想一想, 如果股神這麼多, 那他靠投資就可以養活自己, 開課賺錢做什麼?? 我一定要再一次地鼓勵大家, 專注本業, 投資自己, 這個最重要, 我也跟巴大帥哥 聊天, 如果街上都是股神, 那沒有人會煮飯給你吃, 你看病也沒有醫生會幫你看, 因為大家都..有很多錢, 也都.窮得只剩下錢,, 這樣世界一定會毁滅
我要分享下面這篇文章, 是香港王教授寫的,王教授一直苦口婆心的告誡年輕人, 一定要專注本業投資自己, 大家一定要把他的話記下來
有心人,不要對號入座, 也不需要打電話來罵我, 我不是依靠投資維生, 我不會跟你們搶生意, 我只是在分享我的心路歷程
ev/ ebitda 的說明
法, 可以幾年還本,,,,
sam 我的了解是你可以用小股東的角度來看,
這時傾向於用market cap/free cf。 這指標利息跟稅率都已經扣除了。
也可以用有控制權的大股東的角度來看,這時會傾向用ev/ebidta 。大股東併購時,利息跟稅率是會受出錢購買的公司自己的情形影響的。因此常用ev/ebidta 。(銀行則一般用Earning)
高騰雲 Sam 大大,請教請教一下, 3q 3q 先
1. aiq 這個例子,若在無競爭下,從回本的角度來看,可以理解;但設備等資產總有使用年限,但若從獲利的角度來看,請問要如何理解此處的價值。如 aiq 從 2010 到現在,都在虧錢。
2. 如果在競爭環境下 (不支出難以維持獲利,且支出的邊際回報率可能越來越小),必須會有資本資出或更高的費用,這評估方式還適當嗎?
1. aiq 這個例子,若在無競爭下,從回本的角度來看,可以理解;但設備等資產總有使用年限,但若從獲利的角度來看,請問要如何理解此處的價值。如 aiq 從 2010 到現在,都在虧錢。
2. 如果在競爭環境下 (不支出難以維持獲利,且支出的邊際回報率可能越來越小),必須會有資本資出或更高的費用,這評估方式還適當嗎?
Sam 雲校長,我注意到是資本支出比折舊低,因此自由現金流一直是正的。
http://financials.morningstar.com/cash-flow/cf.html......
http://financials.morningstar.com/cash-flow/cf.html......
sam 這家公司的EV主要是債務,股份佔小部份。持有44%股權的大股東是寫"有關投資與人生最重要的事"這書的Howard Marks的Oaktree Captial。
基本上大股東跟經理階層要做的是,用自由現金流把債務付掉,同時藉著債務減少,信用條件的變好,把高利息的舊債換成低利息的新債。這時自由現金流還會因此再上升,股價也會漲上去。
我想投資這種公司因為債務很高,要一季一季的盯自由現金流,並且觀察公司的信用評等是不是在變好。
這其實有些像Leverage Buyout (LBO).
基本上大股東跟經理階層要做的是,用自由現金流把債務付掉,同時藉著債務減少,信用條件的變好,把高利息的舊債換成低利息的新債。這時自由現金流還會因此再上升,股價也會漲上去。
我想投資這種公司因為債務很高,要一季一季的盯自由現金流,並且觀察公司的信用評等是不是在變好。
這其實有些像Leverage Buyout (LBO).
高騰雲 Sam 大大,我還有問題。
以 5-yr 現金流的營運現金流 (http://www.marketwatch.com/....../aiq/financials/cash-flow)
(M\Yr)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折舊 96.42 105.92 104.76 06.42 95.19營運 128.14 139.13 104.93 93.53 103.14佔比% 0.75 0.76 0.99 1.138 0.92
==============================可觀察到:
1. 營運現金流幾乎都來自 折舊 (75% 到 113%)
2. 另外,相對低的再投資現金,所以有自由現金 (bottom line) 可以還債。
但是,折舊也是來自於先前的投資,總合並不會超過原先投入的金額 (如,2012 年可折舊的固定資產,也還不到債務的一半,另外,他還有賣掉一些資產)。再來,設備生命週期的維運期間,可以有較少的投資金額,所以有正的、較高的 FCF,但設備終究會被淘汰或置換掉,這時就必須有大筆的投資支出,FCF 就會變成負的了。
所以,終究還是要能賺錢 (net income>0),FCF 的長期總合才會是正的,這模式才能持續下去。但這公司從 2008 年來,都是賠錢,買一個長期不會賺錢的公司,真是怪怪的。
請教一下,3q 3q
以 5-yr 現金流的營運現金流 (http://www.marketwatch.com/....../aiq/financials/cash-flow)
(M\Yr)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折舊 96.42 105.92 104.76 06.42 95.19營運 128.14 139.13 104.93 93.53 103.14佔比% 0.75 0.76 0.99 1.138 0.92
==============================可觀察到:
1. 營運現金流幾乎都來自 折舊 (75% 到 113%)
2. 另外,相對低的再投資現金,所以有自由現金 (bottom line) 可以還債。
但是,折舊也是來自於先前的投資,總合並不會超過原先投入的金額 (如,2012 年可折舊的固定資產,也還不到債務的一半,另外,他還有賣掉一些資產)。再來,設備生命週期的維運期間,可以有較少的投資金額,所以有正的、較高的 FCF,但設備終究會被淘汰或置換掉,這時就必須有大筆的投資支出,FCF 就會變成負的了。
所以,終究還是要能賺錢 (net income>0),FCF 的長期總合才會是正的,這模式才能持續下去。但這公司從 2008 年來,都是賠錢,買一個長期不會賺錢的公司,真是怪怪的。
請教一下,3q 3q
sam 校長說的的確是個要考慮的地方。
它這公司的Equipment 的depreciation,根據去年的10-K是三年到十年就depreciate 掉90-95%. From 2012 10-K page 58http://investors.alliancehealthcareservices-us.com/......
"Equipment Equipment is stated at cost and is depreciated using the straight-line method over an initial estimated life of three to 10 years to an estimated residual value, between five and 10 percent of original cost. If the Company continues to operate the equipment beyond its initial estimated life, the residual value is then depreciated to a nominal salvage value over 1.5 to 3 years."
它這公司的Equipment 的depreciation,根據去年的10-K是三年到十年就depreciate 掉90-95%. From 2012 10-K page 58http://investors.alliancehealthcareservices-us.com/......
"Equipment Equipment is stated at cost and is depreciated using the straight-line method over an initial estimated life of three to 10 years to an estimated residual value, between five and 10 percent of original cost. If the Company continues to operate the equipment beyond its initial estimated life, the residual value is then depreciated to a nominal salvage value over 1.5 to 3 years."
sam但是聽說醫院用的MRI平均年齡是十年以上
http://www.auntminnie.com/index.aspx......
"According to the report, the average age of 10,815 fixed MRI scanners in operation increased from 8 years in 2007 to 10.9 years in 2011. The last spike of new installations extended from 2002 to 2004, noted Lorna Young, senior director of market research at IMV."
http://www.auntminnie.com/index.aspx......
"According to the report, the average age of 10,815 fixed MRI scanners in operation increased from 8 years in 2007 to 10.9 years in 2011. The last spike of new installations extended from 2002 to 2004, noted Lorna Young, senior director of market research at IMV."
sam 這公司讓醫院可以外包MRI的分析,我想MRI這麼貴,大概不會不斷買,買了之後,能擠多少錢出來,就儘量擠。事實上公司說要有客戶要外包,才買新機器。
然而一個比較快的depreciation,大概可以減稅。
公司的營收停滯不增長,也跟去除不賺錢的的客戶合約有關。在10-K的第十頁。
"As a result of these efforts and the decision to terminate unprofitable customers, our revenue declined $21.4 million, or 4.3%, in 2012 while our cost of revenue declined $26.5 million, or 9.5%, and total expenses including SG&A decreased $27.6 million, or 7.7%, compared to 2011, mostly stemming from our careful analysis of appropriately reducing our existing customer base in light of customer profitability. "
然而一個比較快的depreciation,大概可以減稅。
公司的營收停滯不增長,也跟去除不賺錢的的客戶合約有關。在10-K的第十頁。
"As a result of these efforts and the decision to terminate unprofitable customers, our revenue declined $21.4 million, or 4.3%, in 2012 while our cost of revenue declined $26.5 million, or 9.5%, and total expenses including SG&A decreased $27.6 million, or 7.7%, compared to 2011, mostly stemming from our careful analysis of appropriately reducing our existing customer base in light of customer profitability. "
sam Chiaolin Tai大"所以這家公司,損益表為負值,但自由現金流卻是正值嗎?"我的了解是折舊的規定是受稅法跟會計原則的規範
然而有時候會發生現實上根據稅法跟會計原則的規範做折舊,不見得反映現實。有時候折得不夠,有時折的得太多。
我記得我在前一個公司時,有次去上課,老師說公司政策是在合法範圍內,折越多越好,因為可以省稅。
舉例而言,底下我從SEC Form 20-F 找到的國內一家晶圓代工廠的depreciation 的說明。
然而有時候會發生現實上根據稅法跟會計原則的規範做折舊,不見得反映現實。有時候折得不夠,有時折的得太多。
我記得我在前一個公司時,有次去上課,老師說公司政策是在合法範圍內,折越多越好,因為可以省稅。
舉例而言,底下我從SEC Form 20-F 找到的國內一家晶圓代工廠的depreciation 的說明。
Allan Lin sam 我的了解是折舊的規定是受稅法跟會計原則的規範
然而有時候會發生現實上根據稅法跟會計原則的規範做折舊,不見得反映現實。有時候折得不夠,有時折的得太多。
我記得我在前一個公司時,有次去上課,老師說公司政策是在合法範圍內,折越多越好,因為可以省稅。----> (Y)
然而有時候會發生現實上根據稅法跟會計原則的規範做折舊,不見得反映現實。有時候折得不夠,有時折的得太多。
我記得我在前一個公司時,有次去上課,老師說公司政策是在合法範圍內,折越多越好,因為可以省稅。----> (Y)
Allan Lin 校長. sam. 台灣的醫療環境比較特殊. 台灣的醫療屬於非營利事業. 私人機構沒有必要編製財報, 其他的公家醫院--為了爭取預算, 財團法人醫院---為了節稅, 採取的是 行政院頒行「財物標準分類」正子造影儀器係參酌放射線科器械及設備磁
振造影機最低使用年限 8 年,
振造影機最低使用年限 8 年,
Allan Lin 私人醫療機構, 會計報表.實際上.都沒有計算設備折舊, 都是看當時實際的情況, 可以用就用, 科技日新月異,有新的設備出現, 應該購買就要購買,彈性很大, 股東分紅, 的觀念跟 reits 一樣, 沒有再計算折舊,直接把自由現金流, 分出來
Allan Lin 私人醫療機構. 如果,是有必要購買新設備. 也是跟 reits一樣, 直接向股東拿錢 ( reits 直接發行股票, 或者向銀行貸款), 為了避免麻煩.我們會在分配盈餘的時候保留部分設備更新款項,沒有全部分配出去
全站熱搜